临床上,患者不断担心地问我:医生,我的胃镜报告是糜烂性胃炎,是不是胃烂了?是胃癌吗?我还能活多久?
那么,报告中提到的糜烂性胃炎是什么呢?严重吗?真的很烂吗?
一、什么是糜烂性胃炎。
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。
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,又称急性胃粘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,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,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%。这往往有生命危险!
酗酒、服用大剂量非甾体类药物、精神紧张、焦虑等不良情绪、熬夜是主要诱因。
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,饱胀、泛酸、嗳气、不规则腹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状通常仅在饭后发现。对于这些患者,目前有些胃镜报告比较模糊,虽然报告说糜烂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。
大部分都是吃吃喝喝造成的。事实上,粘膜轻微受损或发炎,或充血和微血管出血。
二、糜烂性胃炎严重吗?
急性的要及时zhi疗,慢性的不严重!甚至可以自愈。
糜烂性胃炎是一种良性疾病。胃粘膜受到多种原因刺激,如物理、化学等。,导致粘膜发炎。稍微严重一点就会到达粘膜层。不严重,是良性疾病,完全可以自愈。用粘膜保护剂加酸抑制剂,适当控制饮食,7-10天左右即可zhi愈。
一般来说,吃、喝、吃刺激性食物引起的糜烂性胃炎,是指粘膜充血发红,粘膜层稍有损伤。
大致来说,我们的胃从里到外有四层:
粘膜层,粘膜下层,肌层,浆膜层。
一般来说,糜烂性胃炎只损害最表层,所以很容易修复。
三、他们的表现如何?
1.糜烂性胃炎的大多数症状是非特异性的,可包括恶心、呕吐和上腹部不适。
慢性糜烂性胃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。如果不能及时zhi疗,有效遏制疾病的发展,就会产生消化性溃疡甚至上消化道出血,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。
2.大多数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,如上腹痛、反酸、餐后饱胀、食欲不振等。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贫血、腹泻、舌炎、消瘦,部分黏膜糜烂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上腹痛、出血。所以提醒患者,一旦出现胃肠道疾病的症状,一定要尽快zhi疗。
3.急性糜烂性胃炎起病急,在原发病过程中突然上消化道出血,表现为呕血、黑粪,仅黑粪者少见。出血经常是间歇性的。大量出血可导致晕厥或休克伴贫血。出血时,上腹部隐痛、不舒服或触痛。内镜检查,特别是发病后24~48小时内,可见胃粘膜糜烂、出血或浅表溃疡,尤其是上胃体部。
4.急性糜烂性胃炎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,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%。
5.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或剧烈疼痛,伴有恶心等症状。由于严重的原发症状,少数患者出现呕血和/或焦油状大便,出血往往是间歇性的,而一些患者出现急性大出血,伴有严重疾病和失血性休克。
四、如何造成?
1、外因(约2/3):
一些药物,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、保泰松、吲哚美辛、肾上腺皮质类固醇、一些抗生素、酒精等。,可破坏胃粘膜屏障,导致粘膜通透性增加,胃液中的氢离子渗透回胃粘膜,引起胃粘膜糜烂和出血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增加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,减少胃粘液的分泌,减缓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,从而导致此病。
2.内生因素(约1/3):
包括严重感染、严重创伤、颅内高压、严重烧伤、大手术、休克、过度应激和疲劳等。在压力下,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可以兴奋。前者引起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,血流量减少,后者引起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,导致粘膜缺血缺氧加重,胃粘膜上皮受损,糜烂出血。严重休克可引起5-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。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,直接损伤胃粘膜,后者增加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,损伤胃粘膜屏障。
3.微生物因素:
沙门氏菌、幽门螺杆菌、部分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等。其中,幽门螺杆菌最为常见。
4.物理因素:
吃硬的,太冷的,太热的,太辣的,或者粗糙的食物,以及其他不良的饮食习惯。怎么吃,你懂的,不赘述。
5.化学因素:
某些药物、酒精等。长期使用阿司匹林、消炎痛、氯吡格雷、布洛芬、维生素C等药物;爱喝酒,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
6.如何看待?
①对于急性糜烂性胃炎,应该这样zhi疗:
(1)西医可选择酸抑制剂(包括H2受体拮抗剂、质子泵抑制剂)、胃粘膜保护剂、止血敏感性等。出血量大时可口服凝血酶。
(2)如有少量出血,大便呈黑色或铁锈色,可用云南白药、三七等。可以用中药口服。如有必要,内镜介入可止血,如放置钛夹。
(3)大出血不是胃肠病学的问题。如果血压急剧下降,胃痛和生命体征出现危险,应立即考虑手术。著名画家陈逸飞似乎死于急性胃出血。这给了我们非常有限的救援时间。
(4)内镜zhi疗可通过胃镜活检孔局部喷洒凝血酶等止血剂,或采用电凝、钛夹止血。
②慢性糜烂性胃炎可以。
(1)根除幽门螺杆菌。
(2)抑酸剂、粘膜保护剂、促胃动力药合用(有活动性出血体征者禁用促胃动力药)。
(3)辅助对症zhi疗,消除伴随症状。
(4)中医zhi疗,这个最好,不用查,摸摸脉搏,看看舌头,吃点药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立场,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